2025-11-07 10:30:13
3724
要想让人们乘坐公交,先要打造真正令人愿意搭乘的巴士——再附上奖励。欧洲各地的城市和地区正在尝试用各种激励措施引导乘客远离私家车:从全额免票、超低统一票价到积分系统、抽奖活动和雇主通勤预算。这些目标并不陌生——疏通道路、减少排放、扩大出行便利——但策略却五花八门,充满创意和激励性,有时甚至反直觉。
例如几年前在苏格兰,怀孕的吸毒者被“说服”定期前往治疗机构,方法是在前三次行程后赠送免费咖啡。激励体系未必需要复杂。
以下是一组成功案例缩影:哪些措施奏效,谁在承担成本,其他城市能汲取什么经验。
居民免费:塔林激进的社会契约

(图片来源:Wirestock/Dreamstime.com)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在2013年成为首批为居民提供免费公共交通的欧洲主要首都之一时引发轰动。该政策允许任何登记为塔林居民的市民免费乘坐有轨电车、巴士和火车;城市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措施收回成本。其直接逻辑很简单: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出行的默认选项,并通过相对提高驾车成本(如提高停车费)来抑制开车。塔林的方案常被引为提高公交载客量和鼓励居民进行城市登记的典范。
国家层面免费出行:卢森堡的大胆举措
卢森堡将这一逻辑推向更远。2020年3月,该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所有公共交通票价。该政策源于拥堵问题、跨境通勤流和气候承诺,它消除了居民和游客使用公共交通的成本障碍。结果是:出行选择更简化,人们更容易放弃驾车出行。批评者指出资金和再分配问题依然存在;支持者则视其为推动交通方式转型的明确杠杆。

(图片来源:Alena Kravchenko/Dreamstime.com)
廉价、普及与病毒式传播:德国统一票价实验
德国2022年夏季推出的“9欧元月票”——临时性全国通用月卡——证明大幅降价能引发公共交通使用量的急剧快速增长。随后推出的“德国月票”作为永久性优惠套餐,以稍高但仍具吸引力的月费覆盖区域及本地交通,持续吸引固定用户。这些举措验证了需求弹性:当价格壁垒消失,客流量就会激增。同时也引发对可持续融资(谁来弥补收入缺口)和运力(现有网络能否承受新增需求)的思考。
错峰出行与抽奖机制:新加坡的平峰激励(与欧洲呼应)
虽然亚洲城市在需求管理激励方面领先,但欧洲试点项目借鉴了类似思路:奖励避开高峰时段出行的乘客。新加坡“智慧出行”抽奖活动——通过随机抽奖为错峰出行者提供现金或奖品——展示了基于游戏化的激励如何将需求分散至全天。欧洲试点项目和企业计划也尝试了类似错峰激励,利用财务或附加福利平滑高峰压力,提升系统效率。(在本地实施时,这类措施常与动态定价或企业主导的通勤预算相结合。)

(图片来源:Jia Wang Kun/Dreamstime.com)
企业主导方案:通勤预算与福利
在荷兰、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部分地区,雇主正将汽车补贴转为灵活通勤预算——员工可将其用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甚至微出行订阅服务。这些预算使可持续出行在财务上更具吸引力,同时打破了公司配车是首选福利的默认设定。其管理也更具智慧:企业无需建立定制化激励体系,只需提供选择让员工自主筛选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按需服务与出行方式转换激励:索菲亚及其他案例
部分举措更侧重便利性而非价格。欧盟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等城市资助的试点项目聚焦于按需绿色巴士和一体化行程规划——通过定向票价减免和促销定价,奖励用灵活公交替代驾车出行的用户。其核心原则是:使公交出行如网约车般便捷,并为转型行为提供回报。

(图片来源:Sanga Park/Dreamstime.com)
激励措施成功的关键要素
成功案例揭示了一个共同真理:当激励措施成为组合拳时效果最佳。免票和积分只有在服务可靠、频密、舒适的前提下才能提升客流量。四点经验值得关注:
资金投入需与服务品质同步。客流量激增会考验运输网络,长期成功需要运力规划与投资。 注重公平性设计。免费或廉价出行可具有进步性——但需精准惠及最需要群体。居住要求(如塔林模式)或基于户籍的登记可能扭曲实际受益群体。 财务透明化。补贴资金来源在政治和实操层面都至关重要。能证明本地经济回报的方案更容易获得广泛支持。 关注数字包容性。基于应用程序的奖励可能排除非智能手机用户,保留线下选项及开展推广至关重要。政策前景:从实验到体系
欧洲当前呈现激进理念与谨慎试点并存的格局。有些城市(卢森堡、塔林)选择彻底取消票价,有些则测试行为引导与零售合作。全国或区域统一票价证明单靠价格就能改变习惯,但长期成功取决于资金与运营。随着气候目标收紧、城市拥堵加剧,更多市政当局将不得不抉择:增加税收、补贴出行,或是重新设计城市,让巴士及其乘客成为出行的天然中心。
归根结底,激励措施是工具而非万能药。但若能巧妙运用以降低门槛、普惠民众并配以优质服务,它们就能让日常选择向公共交通倾斜。若大规模实现这种转变,收获的不仅是更高的载客量,还有更洁净的空气、更健康的街道,以及一座座以人为本而非以汽油驱动的城市。
本资讯是由“中欧世界展会网”工作人员翻译整理,我们一家汇集全球展会时间地点资讯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展位预定,参观服务,设计搭建等服务,欢迎您的来电:400-837-8606 (24小时)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