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互联:链式反应

2025-11-07 10:29:40

901

一项新的泛欧项目正将自行车纳入网联车辆生态系统,以实现信号优先、提升安全性并优化交通管理。

文字:杰克·罗珀

骑行对个人、交通网络和地球皆有益处,但自行车是否需要智能化?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C-ITS)的发展长期聚焦机动车辆,尽管骑行益处获认可,但人们仍视其为仅需实体基础设施的田园活动。如今,《欧洲智能骑行路线图》的制定者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层变革骑行体验的时机已成熟。

“在网联车辆领域,骑行者常被视为需要避让的附加道路使用者,”MegaBITS项目经理罗纳德·约尔纳表示,“他们未能看到骑行者可以从安全之外的基础设施中获益。我们希望在数字出行系统中赋予自行车与汽车同等地位。”

该路线图是MegaBITS与MERIDIAN两大欧洲项目的合作成果。前者致力于在北欧海域跨境区实施自行车ITS系统,后者旨在斯堪的纳维亚-地中海及北海-波罗的海高速公路走廊推广C-ITS。从高速公路视角看,自行车能分流城市节点主干道的通勤车辆,缓解拥堵。

“骑行正日益成为交通管理的要素,若无出行方式转变,环境目标将难以实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环境、自然与交通部自动驾驶及网联出行高级顾问斯蒂芬妮·克莱因指出,“在MERIDIAN项目中,我们已利用现有ITS系统和短程通信技术实现自行车应用。”路线图构想了一个欧洲智能骑行生态系统……但这具体意味着什么?

“智能骑行即内置芯片的一切,”约尔纳解释道,“可以是交通灯、自行车或骑行者手机。既涵盖骑行者与路边设施、汽车用户的信息交互,也包括路线规划、安全预警等独立服务,更包含支撑这些系统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骑行数据。”

这一构想萌芽于2023年里斯本ITS欧洲大会,来自荷兰上艾瑟尔省的约尔纳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克莱因达成共识:智能骑行时代即将来临。克莱因的工作根植于长期仅从实体路线视角看待骑行的ITS领域。

“我们在机动车辆ITS、C-ITS和自动驾驶领域积累深厚,”她表示,“何不将其应用于骑行?我们感受到推动变革的契机——若成功汇聚专家共商发展路径、障碍瓶颈与应用场景,智能骑行的推进速度将远超机动交通所需的20年周期。”

荷兰路口骑行者与手机、WiFi及数据链等网联移动图标叠加示意图
荷兰式十字路口的网联骑行者——让自行车在数字出行系统中享有平等地位(图片来源:Mobycon)

数据采集

二人将这股动力注入智能骑行工作组,最终形成欧洲路线图。两年后在塞维利亚ITS大会上发布的这份文件,通过真实案例生动阐释了愿景与实施障碍。

“荷兰有款激励骑行的应用,”约尔纳介绍,“它匿名记录每次骑行数据。用户积累积分可兑换奖励,比如免费蛋糕。同时为包括上艾瑟尔省在内的六个省份提供宝贵骑行数据。”

实践常兼顾骑行者福利与数据采集:哥本哈根的可变信息牌既向骑行者传递实时安全绕行信息,又为交管部门统计车流;英国威瑟恩西向低收入居民发放免费自行车,以获取GNSS追踪数据。

哥本哈根某繁忙走廊显示每日及年度骑行数量的可变信息牌
哥本哈根实时骑行统计与信息发布为智慧交管提供数据支撑(图片来源:MegaBITS)

“乌得勒支中央车站拥有容纳超万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约尔纳说,“动态指示牌显示各层空位数量。该系统既服务骑行者,又帮助市政部门掌握使用情况、评估容量需求,还能识别待清理的废弃车辆。”

乌得勒支大型地下自行车停车场及动态空位指示牌

乌得勒支万级智能停车场:数字导引系统服务骑行者同时产出高价值使用数据(图片来源:MegaBITS)

MegaBITS及其前身BITS项目已收录超百个智能骑行案例。欧洲共享单车计划因基于APP交互天然具备智能属性;配备传感器的嗅探自行车测量颗粒物排放,为规划者提供污染路线数据;雨量传感器让交通灯在雨天优先放行自行车;动态照明系统仅在有骑行者通过时激活。

浮动自行车数据(FBD)是关键推动力。传统计数仅统计固定点位,FBD通过GNSS追踪实现全程监测。上艾瑟尔省应用每3秒采集一次数据,See.Sense智能追踪器每秒采集800次,包含速度与制动数据以助力安全改进。

“城市需明确使用FBD的目的,”约尔纳强调,“是只需了解骑行路线,还是需要掌握全程速度变化?Strava等应用数据未必具代表性——其用户多在夜间或周末骑行,速度是通勤族两倍且路线迥异。”

征程启航

路线图面向欧盟委员会移动运输总局等机构,旨在通过资金机制支持搭建欧洲平台,促进行业协同推进概念落地。塞维利亚会议为向欧洲ITS利益相关方展示路线图提供了平台。

“我们既期待又忐忑地关注各方反应,”克莱因坦言,“起初人们面露怀疑,但看到实例后纷纷表示必须行动!法兰克福欧洲自行车展上也获热烈反响,主办方建议将自行车-汽车互动作为下届展会重点议题。”

这份平衡的文件既描绘愿景,也指明差距与障碍。安全、数据保护、法律框架、资金可持续性及公众接受度等领域仍需努力。克莱因认为数据标准化是最紧迫的课题。

“我们已有机动车ITS的经验积累,”她指出,“欧盟要求成员国通过国家接入点以统一格式开放数据,而非散落在数百个城市网站。需将这些经验传递至自行车领域。”

协同攻坚

统一标准将助力企业开发泛欧智能骑行服务,支撑基于全欧分析的决策。MegaBITS与MERIDIAN在智能骑行工作组的合作为此奠定了良好基础。

“骑行事务多在区域层面处理,如跨境区的MegaBITS,”克莱因说明,“标准化则通过C-Roads等项目在欧盟层面推进。我们的联合倡议建立了稳定纽带,推动智能骑行发展到各方能协同制定规范的水平。”

路线图坦承:骑行数据的经济价值尚不明确,商业案例稀缺。若应用服务难获商业回报,智能骑行生态的可行性将受质疑。科班出身的计量经济学家约尔纳主张,当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时,公共部门应支持该理念。

“企业当然需要盈利,”克莱因认同,“但如今人人携带智能设备,自行车已具备智能基础,电动自行车更自带能源。道路管理部门正收集更多骑行数据,国家接入点日益完善。一旦标准化数据全面开放,商业案例自会获得支撑。”

了解更多:https://www.interregnorthsea.eu/megabits/project-deliverables

领骑者联盟

欧洲骑行水平分布不均,西北部成员国领先。荷兰是唯一自行车数量超过人口的国家,58%居民每日骑行,41%视自行车为首选交通工具。德国(36%)、瑞典(31%)、比利时(17%)紧随其后。哥本哈根常被誉为全球最友好自行车城市。

巴黎是成功典范,疫情后骑行量翻倍,部分归功于《自行车计划》政策干预。“疫情期间巴黎将车道划给自行车,”约尔纳介绍,“这项措施持续推行使骑行量激增。早期推出的Vélib' Métropole共享单车系统也提升了用车便利性。”

后进区域

尽管部分地区进展良好,但南欧和东欧国家自行车通勤仍不普遍,即使在地势平坦城市亦然。希腊和保加利亚仅2%居民以自行车为首选交通工具(英国同期数据持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通勤骑行难以实现。

“在缺乏自行车基础设施的国家推广智能骑行令我不安,”约尔纳坦言,“让骑行者置身危险环境令人愧疚。”克莱因同样强调实体基础设施须先行

本资讯是由“中欧世界展会网”工作人员翻译整理,我们一家汇集全球展会时间地点资讯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展位预定,参观服务,设计搭建等服务,欢迎您的来电:400-837-8606 (24小时)接听!